明天就是清明了,提起清明的习俗,大家肯定第一时间想到扫墓。但其实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,除了扫墓外还是有很多习俗的,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哪些习俗和习俗的由来!

扫墓祭祖

扫墓祭祖习俗在先秦以前就有了,由于古时南北风俗各异,有些地方扫墓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。比如有些地方会在重阳、冬至等时间祭祖。

扫墓是对先人的缅怀,表达孝道的形式,让子孙后代不要忘本,牢记家族历史,砥砺前行。

放风筝

清明放风筝是一种除病消灾、带来好运的活动,也是很多人很喜欢的活动,既有吉祥意义又能运动身体,有益身心健康。

踏青

清明时节春光明媚,草木旺盛,正是踏春出游的好时机。

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,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,既追思先人,又健康身心,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。

吃青团

清明时节,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,这是因为以前祭祀祖先时青团是必备物品。

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“浆麦草”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,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,然后开始制作团子。

插柳

清明插柳戴柳有一种说法:原来中国人以清明、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,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。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,而插柳戴柳。

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。受道教、佛教的影响,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,而称之为“鬼怖木”,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和佛教的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。

植树

自古以来,清明就有植树的习惯,古代还曾将清明称为“植树节”。

将清明与植树两者结合到一起的,要归功于汉高祖刘邦。

相传西汉初期,汉高祖刘邦因多年在外征战,无暇回故乡,直到他做了皇帝之后才回乡祭祖,但却一时找不到父母的坟墓。后在群僚的帮助下才在乱草丛中找到一块破旧的墓碑,于是便命人修坟立碑并植以松柏以做标志。恰巧这天正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,刘邦便根据儒士的建议将清明定为祭祖节。